网络中国节·元宵节 _ 万户千家今夜好 张灯结彩闹元宵

万户千家今夜好
BBIN宝盈张灯结彩闹元宵
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
我们迎来元宵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
古人称夜为“宵”
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
元宵节又被称为
上元节、元夕或灯节
“秦小妹”邀大家一起
吃汤圆、赏花灯
感受专属于中国人的
浪漫元宵佳节
这些元宵节习俗
你熟悉吗?
吃汤圆
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。宋代周必大所写的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有“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”的诗句。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,名叫“元宵”,长年幽于宫中,思念父母,终日以泪洗面。东方朔决心帮助她,于是对汉武帝谎称,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,要逃过劫难,唯一的办法是让“元宵姑娘”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,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。汉武帝准奏,“元宵”姑娘终于见到家人。此后,便形成了元宵节,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。
闹花灯
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的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传说在很久以前,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,意外被猎人给射死了。天帝怒而传旨,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,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。天帝善良的女儿偷偷把消息告诉了人们。众人听后,想出了个法子:在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这三天,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,燃放爆竹、焰火。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。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这三天,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,点焰火,放爆竹,以示纪念。
猜灯谜
据记载,在南宋,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。相传很久以前,有个势利的财主,一个青年因衣服穿得破烂,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。青年回去后越想越气,于正月十五之夜,扎了一顶大花灯,来到财主家门前。花灯上还题着一首诗:头尖身细白如银,称称没有半毫分。眼睛长到屁股上,光认衣裳不认人。财主认为青年在骂他,十分气愤。青年却笑着对他说,这四句诗是个谜,谜底就是“针”。财主只好干瞪眼,灰溜溜地走了。第二年元宵节,人们纷纷仿效,将谜语写在花灯上,供人猜射取乐。此后,猜灯谜就成了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内容。
浪漫的元宵诗词
你知道多少?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——《正月十五夜》唐/苏味道
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
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
——《正月十五夜灯》唐/张祜
锦里开芳宴,兰红艳早年。
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
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
别有千金笑,来映九枝前。
——《十五夜观灯》唐/卢照邻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——《生查子·元夕》宋/欧阳修
东风夜放花千树,
更吹落,星如雨。
宝马雕车香满路。
凤萧声动,玉壶光转,
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
笑语盈盈暗香去。
众里寻他千百度,
蓦然回首,
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——《青玉案·元夕》宋/辛弃疾
光影里的元宵节
邀你感受
元宵节又称“灯节”,这一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。看花灯、猜灯谜是世代相沿的习俗,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,热闹非常。不愿空羡天上星光熠熠,中国人把星河搬到人间。长街花灯明如月,万里烟火耀比星。在此良宵,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和亲人一起,尝一口软软糯糯的元宵,赏一番大街小巷的花灯,感受这祥和、团圆、璀璨的元宵佳节!
今夜美景良宵
道一声平安团圆
愿你乘着和煦的春风
满怀希望,奔向美好